作為擁有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近十分之一的教育大省,河南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情況如何?昨日上午,“河南這十年”主題系列第二十五場新聞發布會——教育高質量發展專場在鄭州舉行,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情況。
教育經費投入增至2775億元
統計顯示,河南省教育經費投入由2012年的1466億元增長到去年的2775億元,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由2012年的1106億元增長到去年的1927億元,均增長了近90%。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.11萬所,教育人口2888萬,在校生2695萬,每萬人接受高等教育人數由2012年的149人增加到270人,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斷完善,全民受教育程度持續提升,教育公平底線更加堅實穩固。
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更加完善,十年累計發放資助資金1153億元,資助學生1.22億人次,實現了“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”。
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
十年間,河南省先后出臺了學前教育、義務教育、普通高中、特殊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,并不斷加大經費支持和投入力度,多措并舉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,辦好每一所“家門口的學校”。
教育投入持續增加,以2021年為例,全省基礎教育年投入1927億元,較十年前增長149%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、義務教育鞏固率、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由2012年的66.63%、91.2%、90.02%提升至90.8%、96.1%、92.5%,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。全省158個縣(市、區)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驗收,進入優質均衡發展新階段。值得一提的是,通過重點培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、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校和省級學科基地,河南已成為全國公認的高校優質生源省份。
全面落實國家“雙減”部署
全面落實國家“雙減”部署,河南堅持深化校內改革,實現了作業管理、課后服務和教育教學指導“全覆蓋”;全面規范中小學校外培訓,線上學科培訓機構全部關停注銷,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達到93.32%,學科類培訓機構“營改非”、資金監管、政府指導價實現“全覆蓋”。
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,我省積極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,“公民同招”全面落實,通過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計劃,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.13%。建立實施42項學生資助政策,做到“應助盡助”,貧困家庭失學輟學兒童由“動態清零”實現“常態清零”。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,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達到90%以上。營養改善計劃覆蓋38個國家級貧困縣和2個省級試點縣,每年受益學生累計達310萬余人。
培訓教師230萬人次
數據顯示,目前我省基礎教育教職工和專任教師分別達到193.3萬人、157.5萬人,較十年前分別增加55.2萬人、41.1萬人。持續實施特崗計劃、優師計劃、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,形成項目錯位互補、區域和學段全覆蓋的基礎教育教師培養補充體系,每年定向培養補充高質量緊缺薄弱學科青年教師2萬余人。加強教師人才隊伍建設,累計培育中原名師、省級名師、省級骨干教師近5.7萬人,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從6.7萬人增加到13.9萬人,教師素質不斷提升、結構不斷優化。全省統籌安排“國培”“省培”等教師專項培訓資金25億元,累計培訓教師230萬人次。
培養900萬高素質技術人才
十年來,全省職業院校累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900萬人,總規模居全國首位,我省也成為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7個省份之一,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入圍國家重點打造的10所“世界一流”高職院校。
推動中職學校標準化建設,全省中職學校數由2012年的920所調整至632所,辦學水平持續提升;在全國率先啟動職業院校“雙高工程”建設,6所學校入圍國家“雙高計劃”,省級以上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6個、技能名師工作室150個,職業技能大賽成績穩居全國第一梯隊。
十年新增36所高校
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,十年來,全省普通高校由120所增加到156所,毛入學率由27.22%增加到53.13%,河南高等教育實現了從“大眾化”向“普及化”邁進的歷史性跨越。
在辦學質量方面,鄭大、河大“雙一流”建設一期任務順利完成并進入第二輪建設序列,正在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并駕齊驅的“雙航母”;遴選推進河南農業大學等7所大學11個“雙一流”創建學科建設,打造“雙一流”后備軍;深入實施特色骨干大學和特色骨干學科建設,重點建設15所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,推動高校分類特色發展;40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;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251個,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持續增加,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不斷提升。另外,全省新增5所博士授權高校、3所碩士授權高校,博士、碩士招生數分別增加了206%、161%。實施省特色骨干大學和特色骨干學科建設等工程,5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%。
培養600余萬高校畢業生
十年來,全省高校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600余萬人,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。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機制不斷完善,專業鏈、人才鏈、產業鏈、創新鏈、價值鏈耦合加速推進,教育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加強。
目前,全省高校共建有23所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、25所鯤鵬產業學院;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35個,省部級科研平臺800余個;去年以來,全省高校牽頭或參與組建我省新建的8所省級實驗室中的7個。十年來,全省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46項,承擔國家自然(社會)科學基金項目數和資金量均占全省90%以上,獲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占全省總數的6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