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是創新創業的“陽光雨露”,是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的重要一環。河南省正在實施的“十大戰略”,創新驅動戰略高居首位。4月2日,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部和金融智谷支行正式揭牌,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創金融運營也正式啟動。業內人士表示,此舉對于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、推動科創企業加快成長,打造一流創新生態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具有標志性意義。
從4月至今,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袁錕,一直處于連軸轉的狀態。細數科創金融部成立以來的工作,袁錕的忙碌可感一二:幾個月前的“孤家寡人”,到現在組建起70多人的隊伍;幾個月前科創金融業務從零起步,今天他和他的團隊跑遍18個省轄市,為3733戶企業送達預授信通知書,預授信金額304.8億元;下一周,袁錕將帶領團隊去合肥,就科創金融實地取經。
明定位 立好發展“風向標”
接棒科創金融新業務,對鄭州銀行是機遇,也是挑戰。意味著鄭州銀行要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,推動科創企業加快成長,助力全省打造一流創新生態。
這是全新的業務領域,無隊伍、無經驗、無機制,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。鄭州銀行咬定青山不放松,將政策性科創金融戰略確定為鄭州銀行首要戰略,成立工作專班,積極探索商業化、政策性“一體兩翼”協同發展。
在業務開展上,重點鎖定“個轉企、小升規、規改股、股上市”企業和“專精特新”“小巨人”等創新型主體,同時明確長期發展目標:通過5~10年發展,將鄭州銀行打造為服務全省創新驅動、科教興省、人才強省戰略的特色鮮明的地方性銀行,擦亮河南在全國金融領域的又一張名片。
建機制 把好業務“航舵”
經過四個多月的探索實踐,鄭州銀行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,統籌推進政策性科創金融工作落好地、結好果。
機構設置上,在總行層面成立科創金融事業部,單獨建賬、獨立考核、專業運營,引領全行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發展;鄭州市區成立金融智谷、中原科技城科創專營支行及多個專營團隊,地市由當地分行主力經營,全面推進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發展。
工作機制上,建立了“三專五單獨”的運營機制,即專營機構、專職團隊、專注科創、單獨建賬管理、單獨績效考核、單獨風險容忍、單獨客戶準入、單獨授信審批,激發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。
針對科創業務特點,建立“專項授權+專職審批”的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專項審批機制,實現風險偏好統一、授信管理統一、審批標準統一的“三個統一”;將審批團隊集中到科創金融事業部,充分發揮機構優勢,提升審批效率。同時,推進線上化的貸款產品和風控模型建設,逐步將小額業務向線上遷移,實現高效便捷的流程化管理,全面提升服務質效。
強授信 精準培育創新主體
“由衷感謝鄭州銀行1000萬的貸款,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。”河南省保時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這番感慨背后,是一個雪中送炭的故事。作為一家氣體檢測儀器的設計、研發、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,保時安電子急需一筆資金進行新產品研制,以解決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技術難題。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部科創團隊在走訪企業中,了解到該企業的困難后,為企業定制了專屬綜合金融服務方案,最終幫企業解決了資金難題。
為了快速打開市場,將我省支持創新的各項優惠盡快落地,鄭州銀行一一走訪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,預先提供一定額度的授信。數據顯示,自5月10日開始預授信客戶營銷以來,已送達預授信通知書3733戶,預授信金額304.8億元;4月以來已累計向各類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44.62億元,向“個轉企、小升規、規改股、股上市”企業發放貸款79.48億元,共計124.1億元,在全省范圍掀起政策性科創金融發展浪潮。
鄭州銀行領銜的科創金融業務也已在各省轄市遍地開花。截至目前,鄭州銀行已對15個設置分支機構的地市實現業務對接全覆蓋,先后與周口、漯河、開封、平頂山、洛陽等地市政府主管部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。
打通鏈條 構建科創“朋友圈”
發展政策性科創金融,還意味著要加快構建集政策、平臺、人才、機制為一體的科創金融生態系統,促進科技、金融、產業深度耦合、良性循環。
業務啟動以來,鄭州銀行聚焦科創企業、研發機構、雙創活動,加快建立覆蓋科創主體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。目前,鄭州銀行已與10余家投資基金公司溝通合作事項,走訪鄭州132家、其他地市140家園區,與河南省科學院、鄭州技術交易市場、中原股權交易中心、河南省軟件服務業協會等達成合作意向。以“協同創新、多方共贏”為目標,直擊科技企業經營發展中的痛點、難點,促進資金鏈與產業鏈、信息鏈、供應鏈等各鏈條的對接融合,加速構建惠科、利科的科創金融生態圈,切實為科創企業發展提供強大金融支撐。
“這是一項挑戰很大的業務,但意義同樣巨大。”袁錕說,“河南未來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,離不開創新的加持,未來的河南一定是創新創業者的熱土,為創新創業者構建金融支持的堅強后盾,鄭州銀行責無旁貸”。